企業在填報財務年報和財務季報時應該注意的問題
(一)計量單位
財務年報和財務季報數據和其他價值量指標數據的計量單位一律為“千元”。平時財務上用的計量單位是“元”,這個問題一定要注意(因發現有以“元”為單位填報的,其數值大得嚇人)。
另外,從2011年度統計年報和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開始、分別增加了一張102-1表(從業人員和勞動工資表)和202-1表,要注意表中工資總額的計量單位也是“千元”(因發現有以“元”為單位填報的,人均工資高得嚇人)。
統計人員注意,一旦統計數據計量單位弄錯,匯總出來的數據也就沒有任何意義,不但直接影響到統計數據質量,還影響到上級領導和部門的正確決策。
(二)注意指標之間的平衡關系
1、有關指標之間的平衡關系。在審核企業的財務狀況(C103表)表時,要以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數據以及相關數據為依據,并且要注意指標之間的平衡關系,同時要注意有關指標和建筑業總產值的比例關系:
(1)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占比一般不低于3.5%左右。
(2)建筑業增加值的占比一般不低于20%左右(一般在20-30%左右甚至更高)。
(3)利潤總額的占比一般不低于3%左右(一般在3-10%左右甚至更高)。
(4)應付職工薪酬(勞動報酬)的占比一般不低于15%(房屋建筑工程企業一般在15%-22%之間甚至更高)。
目前,房屋建筑工程企業的本年應付職工薪酬的占比一般在18-22%甚至更高,公路和市政工程企業比例要低一些,一般在10%-18%之間,這個數據涉及到建筑業增加值的計算,審核時一定要把好關。
2、年初存貨。年初存貨取上年年末數(年報數)填報。
3、本年固定資產折舊、管理費用中的稅金、工會經費、企業所得稅和差旅費、財務費用、應付職工薪酬等數據應按規定提取數或實際發生額填報。
4、固定資產原值、固定資產凈值要大于等于機械設備原值、機械設備凈值。固定資產凈值=固定資產原值-累計折舊。
5、本年折舊。“本年折舊”是“增加值”組成的一個指標,企業要按規定折舊率提取本年折舊后的數據填報。
本年折舊=年末累計折舊-年初累計折舊。
6、應交所得稅。指企業按稅法規定,應從生產經營等活動的所得中繳納稅金。根據會計“利潤表”中“所得稅”項目的本期金額數填報。
應交所得稅南通地區占利潤總額的25%左右。
7、所有者權益合計。所有者權益合計應按企業實際擁的數據填報。審核關系,所有者權益中的應付利潤等沒有變化的話,一般為年初所有者權益合計+年末凈利潤(法定盈余公積+法定公益金+未分配利潤)。
8、《統計信息系統》中的營業利潤公式中沒有“加”或“減”其他業務利潤,有其他業務利潤的,只要營業收入大于主營業務收入就行了。審核關系:營業收入=主營業務收入+其他業務利潤。
9、C103表、C203表中的“人工成本”(應付職工薪酬)應該與102-1表、202-1表中的“從業人員工資總額”相對應。
10、個人資本。有的企業“把自然人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金”當作“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資產投入企業形成的資本金”填到法人資本中了,要注意個人資本和法人資本的釋義。
11、在建工程。指企業投資的基建、更新改造等方面發生的支出。根據會計“在建工程”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填報。不是企業施工的本企業投資以外的在建工程。
12、C109表中的年末擁有網站數。一般是指營業性的商業網站,不是企業簡介或宣傳性質的網頁。營業性的商業網站一般建筑企業是沒有的,在填報時請注意。